房間潮濕處理方式推薦(除濕機、干燥劑)
最近搬家,儲藏室、廚房、衛(wèi)生間基本密封僅有一個排氣扇。濕度很高,導致剛買的面粉十天左右嚴重霉變(奇怪的是其他都沒事)。
干燥劑一般包括氯化鈣、竹炭、硅膠,還包括生石灰(吸水量遠不如氯化鈣)。
測試來自:
(別看了,時代變了)
1.吸濕量:氯化鈣>硅膠>竹炭/活性炭。
根據實驗結果,氯化鈣的吸濕效能遠高于硅膠和竹炭/活性炭。
最多甚至可以吸1000克水。最少的也能吸50克水,是硅膠產品的2倍。
2.氯化鈣越多,吸濕效果越好。
同樣以氯化鈣作為吸濕劑的產品中,吸濕量與氯化鈣的含量成正比。
也就是說,吸濕盒裝>吸濕掛帶裝>小吸濕包裝。
大家可以根據具體使用場景,放置不同規(guī)格的氯化鈣吸濕劑。
3.竹炭/活性炭成分的吸濕劑表現最差(不曉得吸附負離子為什么不給加分)。
第58天時,3款竹炭或活性炭成分的吸濕劑,吸濕量就已達到飽和,即不再吸收空氣中的水分,且吸濕量均小于1.5g。
4.產品的吸濕速度會隨使用時間逐漸減慢。
前7天的吸濕速度最高,其后逐漸慢下來。
雨季時,最好每周換一次吸濕劑。
總之各有需求,氯化鈣不適合放衣柜等防止撒漏。
實際使用了氯化鈣放儲物間,平均3天250g吸水300ml。預估袋裝價格16元每月,盒裝+散劑10元每月,考慮到環(huán)境污染與氯化鈣的潛在危險,準備改用吸濕器
吸濕器
空調一般有除濕功能但功耗是一個問題,而且除濕效率不明、空調位置太遠不考慮。
除濕量的計算公式:W=ρ*(V1*V2)*(X1-X2)*C。
ρ代表空氣密度1.2;V1代表除濕空間體積;V2代表新風體積1.1;X1代表除濕前的空氣含水量(在濕度95%RH溫度18℃時的空氣含水量查表所得為0.013kg/kg干空氣)。
X2代表除濕后的空氣含水量(在濕度70%RH溫度18℃時的空氣含水量查表所得為0.009kg/kg干空氣);C代表保險系數1.2。、
按照這個算法有人計算得出50m3房間中,從濕度72%降低至60%需要除濕效率500ml/h,市面上500ml/h的除濕器價格約1200元,功耗6kwh/d,46db。嗯,我覺得水分沒有那么多?;蛟S倉庫里面自己有水分?
水分蒸發(fā)量
嗯,水表面積約0.03㎡,標準大氣壓,無風,環(huán)境濕度計65%,計算結果約為4g/h,即100ml/d。那么價位70的250ml/d完全滿足要求,每天耗電量0.6kwh?23db。(盡量少拖地)
最后還有一個除霜的問題,在溫度低于10℃時會出現吸濕器制冷霜凍,考慮到杭州低于10℃有五個月左右,需要除霜功能。130左右即可還自帶干衣??不過除濕200-300ml/d居然是空間兩平方濕度95%情況下測的,你怎么不泡水里測呢?
我就,為什么那么多產品不給參數?感覺要花不少。